最近OK被一首歌洗腦了,放學路上,洗澡時都能聽到他在反復哼唱:"愛你孤身走暗巷,愛你.......”,“去嗎,愛嗎,戰嗎......“
聽得多了,我就問他哪里學來的,他說學校里都在唱這首《孤勇者》,上次音樂課某某某還上去喝了整首。
和周圍朋友一聊,原來是我out了,這歌早就在全國小學生中風靡了~
當然,還不止小學生,據說都已經成幼兒園之歌了
恐怕陳奕迅也不會想到,比他還要懂《孤勇者》的,竟然是小學生!自己就這么和10后連接上了。
《孤勇者》到底憑什么征服了全國的小學生?
聽了一百遍后的我,今天就把我所了解的情況和大家聊聊。
01
網上輸入“孤勇者”會自動關聯“小學生”,不少視頻播放量上百萬。
課間,有人彈起《孤勇者》的背景音樂,整棟教學樓便馬上有了“萬人合唱”的局面。
有老師問了一圈自己的學生:“你最喜歡的歌是什么?”《孤勇者》不出意外,以碾壓的姿態穩居第一。
于是輪到要表演了,班主任們頭疼不已,因為幾乎所有班級都會在節目單中上報這首歌。
節假日到來前,辦公室的氣氛就會變得詭異,班主任明里暗里想套出對方班級有沒有偷偷練習這首歌曲。
唱《孤勇者》時,學生可不像唱班歌那樣應付差事,就像這個小男生,唱到副歌,直接把自己感動哭了;
情緒到位了,光唱還不過癮,還要錘桌子抒發胸臆;
當《孤勇者》的背景音樂響起,往往會有人伴舞,女生旋轉、跳躍,像暈頭轉向的小精靈;
男生大開大合,像剛變身成功,還在適應新軀殼的奧特曼。
雖然動作不怎么具備觀賞性,有后期大神給他們的動作加上光環,這才看總算看明白了,但真如網友所說:“沒有技巧,全是感情。”
《孤勇者》還意外養活了不少音樂興趣班,有人在街上用架子鼓打出《孤勇者》的節拍,那接下來必須得來首大合唱。
處于中心的架子鼓選手,自然成了全場的焦點,在“江湖”中的地位火速提升。
原唱陳奕迅都抵擋不住小學生的熱情,親自發微博說:“聽說我唱了首兒歌。”
02
《孤勇者》原本是英雄聯盟的衍生動畫片《雙城之戰》的主題曲。英雄聯盟也算是國民級游戲了。
小學生雖然沒到玩這個游戲的年紀,但在龐大的基數下,還是非常容易接觸到這首歌的。
被聽到,就有被流傳的可能。
簡單易懂,就符合傳播的條件。
來感受一下《孤勇者》的歌詞:
他們說 要帶著光 馴服每一頭怪獸 他們說 要縫好你的傷 沒有人愛小丑 ...... 他們說 要戒了你的狂就像擦掉了污垢 他們說 要順臺階而上 而代價是低頭
這樣的歌詞,你把它和小學生們當下的狀態一對照,就會發現,它可不就唱出孩子想要表達的心聲嘛!
這個階段的孩子個人意識剛要萌芽,不管是道聽途說還是個人經歷,都隱約感受到了學校或生活中的一些現實和殘酷:老師可能更喜歡會出跳的學生,有考試、競賽,就會有輸贏,想要被認可,就得犧牲自己的某一部分天性。
去嗎,配嗎,這襤褸的披風 戰嗎,戰啊,以最卑微的夢 致那黑夜中的嗚咽與怒吼 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
光是唱這幾句,就好像變成了歷盡滄桑、忍辱負重、豪情萬丈的俠客。
哪個小男孩能拒絕大俠夢?把自己感動哭也是情有可原。
不光是被歌曲的意境打動,不少小學生真的有被這首歌激勵到。
班級輸掉了拔河比賽,所有學生都情緒消沉,非常沮喪。班主任在這時說:“要不要我們唱一遍孤勇者?”
所有學生都齊聲答應:“好!”
效果那叫一個立竿見影,哭得最兇狠的小男孩唱完就露出了笑臉。
可別說,《孤勇者》還得到了一些學校的“官方認可”。
有的學校會帶頭教大家唱《孤勇者》,課間還編手勢舞調解學習壓力。
也有學校問學生到底為什么喜歡《孤勇者》?
他們有的說這首歌讓他們想到了消防員、外賣小哥,這些奮斗在一線的小人物;也有的說想到了自己的媽媽。
所以,《孤勇者》這首歌是向孩子們解構了英雄,他們在歌里感受到身邊的普通人也可以憑著踏實、努力,做出一些很偉大的事情。
03
《孤勇者》能有這樣鼓舞士氣、直擊人心的魅力,或許和它背后的一段故事有關。
唐恬是這首詞的作者,寫詞前,她就打定了主意:
“我希望它是一首'實燃’的歌,不宣講漂亮的態度,不為了勇敢而勇敢。這首歌里致敬的英雄,是那些抬頭走夜路的人,是那些內心有殿堂的人。”
所以她筆下的“英雄”,也會在深夜無力地“嗚咽與怒吼”,也會“不完美”。
能準確傳達出這層意思,是因為唐恬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。
她喜歡文學,沒畢業就發表過小說;喜歡音樂,曾經給火遍大江南北的《快樂女聲》寫過主題曲。
雖多居幕后,但行內的人都知道她有才氣,有前途。
可在跨進三十歲前,變故發生了。 對未來所有的憧憬都停止在收到診斷書的那刻:
“大年三十,我被診斷為鼻咽癌。我躲進房哭,寫了好多個愿望,最重要一條是:我要活過我父母。”
我痛了就哭 我哭了就睡 這平凡的卑微 天大的滋味 你能否了解 被狠狠摔碎
痛定思痛,她開始思考:平凡、普通的人,該怎樣活著,該怎樣面對生命最大的失敗——死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