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小紅書@星星~
早上5點多鐘,四月被手機的短消息聲吵醒。迷迷糊糊睜眼一看,老家的姑姑發來一張自家菜園的圖片,近處的大紅花開得嬌俏,遠處架子上豆角、黃瓜結的密密麻麻。
蜀葵開花了。思緒瞬間又飄回鄉間小住的那段時光,驕陽似火的夏天,孩子們卻永遠不會疲憊。爬樹、下河、摘野果……日子永遠不會無聊。
每周一、三、五中午12:00的線上小聚別忘咯~
面對面分享生活小技巧和趣事,
還有好用、好吃、好看的寶藏單品推薦給大家~
想來嘮嗑的,記得預約,以免錯過啦!
戳這里即可預約~
這時節去鄉間走一走,一種常見的植物正開得喧鬧熱烈——蜀葵。它是錦葵科的常見植物,南瓜一樣的葉子,絹紙一般的花朵讓人很難把它認錯。南方的朋友叫它雞冠花,小時候扯下它的花瓣貼在腦門玩,就能樂呵一整天。又或是揪下雄蕊吸花蜜,甜絲絲的。在雨后這種甜味更加濃郁。我們的童年或許沒有那么多豐厚的物資,但是在野地里奔跑,那些樸實的花草曾提供給我們許多快樂,經久不衰。此外,木槿、朱槿、秋葵花、錦葵、木芙蓉等也都是常見的花。剛好它們還是一個科的,花期相近,花朵相似,索性放一起來聊聊吧~六月,一種來自西南地區的大紅花正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。鄉野菜地,房間屋后,喜歡栽種幾顆蜀葵。無他,取其鮮妍明媚之態裝點平淡生活。城里不常見到蜀葵的身影,也因此有人舉得它土里土氣。成都蜀葵花海
圖:小紅書@忽然
嫩葉及花可食,花及根和種子可入藥。全株入藥,有清熱解毒、鎮咳利尿之功效。根可作潤滑藥,用于粘膜炎癥,起保護、緩和刺激的作用。從花中提取的花青素,可為食品的著色劑。莖皮含纖維可代麻用。蜀葵幼果可食。植物人史軍老師小時候就喜歡摘下幼嫩的蜀葵果子,剝開外皮,露出白色的果肉,吃起來微微泛甜,混合著青草的香味兒。蜀葵汁液粘膩,粘到手上擦也擦不掉。有心思聰慧的女子取蜀葵的葉片研磨,用布將汁液揩抹在竹紙上,稍干后用石壓平,便成了「葵箋」。唐代許遠曾制此箋分贈白居易、元稹等做詩唱和。傳說此種紙色綠而光滑,可惜現今無人有此雅興制作了。
蜀葵開在端午時節,也得名端午槿。古人在端午這天瓶插一枝蜀葵,或出門尋一片蜀葵叢賞玩,早已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娛樂。蜀葵做主花,梔子花、石榴花、含笑、萱草為配花,襯繞于旁。《詩經》贊美女孩子漂亮,「有女同車,顏如舜華。」舜華就是木槿花。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里說:「此花朝開暮落,故名日及,曰槿、曰蕣,僅榮華一瞬之義也。」姑娘容顏嬌若木槿花,惹人遐想。木槿花葉均可食用。我國最早的一部詞典《爾雅》在《釋草》中,稱木槿花「華朝生夕隕,可食」。明代朱橚《救荒本草》中將木槿葉列為救荒食物,「采嫩葉煠熟,冷水淘凈,油鹽調食。」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中說它:「嫩葉可茹,作飲代茶。」《本草綱目》中曰:「木槿皮及花,并滑如葵花,故能潤燥。色如紫荊,故能活血。」農家常在夏秋采擷槿花,加糖涼拌或掛面煎炸,稱之為「面花」「花煎」。花蕾吃起來清脆甘甜,花瓣滑爽溢香,給炎炎夏日帶來縷縷清香、絲絲清爽。木槿還是一味中藥,其花、根、葉和皮均可入藥,其子入藥稱「朝天子」,具有防治病毒性疾病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。尤其是木槿花藥效更佳,性涼味甘,具有清熱利濕、涼血解毒、潤肺止咳之功。
紹興人舊時有用木槿葉洗頭的習俗,木槿葉子富含皂甙,能去垢。江南鄉間常見人家種植木槿做籬笆,枝條柔韌可打結而不會折斷。用枝條編織成籬笆,也能防止雞鴨等家畜破壞菜園。木槿花可以盆栽也可以地栽,盆栽通過修剪控制高度,地栽就任其長成一棵花樹吧。每年12月是木槿的最佳整枝修形期。朱槿是南方常見的花朵,艷麗的大紅色很有夏日風情。它是夏威夷的州花,也是馬來西亞的國花。
左圖:微博@安娜寶貝wzjwzjwzjwzj,右圖:小紅書@蘇椒花花
China rose(中國玫瑰),這個命名背后也有一段淵源。歐洲是五大洲里唯一不產朱槿的地方,所以歐洲人在十七世紀航海時代,初次接觸到它時,很自然從其外觀復瓣的花型酷似玫瑰予以命名。圖:微博@瑪格麗特·顏
朱槿耐寒性不如木槿,多種在熱帶或亞熱帶。而溫帶的美歐地區也酷愛朱槿,便將它們種在盆里,冬天搬入室內養護。黃秋葵和紅秋葵
圖:小紅書@寫生集(愛攝影的黃海)
我們常吃的秋葵是它未成熟的嫩果,口感軟糯粘滑,富含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鈣、磷、鐵及多種維生素,可助人消除疲勞,快速恢復體力。種子呈球形,含油量達15–20%,油內含少量棉酚,有輕微毒性,但經高溫處理后可供食用或工業用,成熟種子炒熟磨粉后可作為咖啡的替代品,因此秋葵又被稱為咖啡黃葵。另一種和秋葵很像的植物——黃蜀葵,原產于中國南部等地,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的黃蜀葵是秋葵的同屬近親。(和黃色的蜀葵不是一種植物哦!)黃蜀葵是觀賞植物,全株也可藥用。主治清熱解毒,潤燥滑腸。葉含維生素C、煙酰胺、胡蘿卜素等,花治癰疽及燙火傷,以花浸油搽患處效果較好。黃蜀葵經濟價值高,許多農村都有種植基地,鮮花采摘后烘干銷售到藥廠,比水稻小麥等作物效益更高。圖:九江瑞昌發布
錦葵有個性感魅惑的名字——妖精的起司,這跟它的花語「風味」有關。艷麗的錦葵在花藝作品中是不可忽視的主角,氣場強大,優雅迷人。韓國花藝工作室flowerstudio的一組作品,錦葵花有著與眾不同的香氣,不僅可以觀賞,還可以食用。錦葵嫩葉可作沙拉食用。花朵油炸做成開胃菜,也可以做成花茶沖泡,加點檸檬汁,茶湯會變成溫柔的紫色。錦葵不僅可以食用,也可以入藥。具有清熱、解毒、利濕、理氣、通大便、利小便、祛痰、止咳、消炎、鎮痛、促進消化、調理脾胃的作用。印象派大師莫奈一生畫過很多花朵,他筆下的錦葵花妖冶夢幻,這幅畫隨著光影變幻還會展示不同的魅力。看圖片可能不夠直觀,有機會可以看看原作。木芙蓉是夏末秋初城市街邊公園里常見的植物。又名芙蓉花、木蓮、拒霜花、三變化等。「莫怕秋無伴醉物,水蓮花盡木蓮開。」木芙蓉多生在河邊,便有了「木蓮」這個別稱。
圖:小紅書@賞花人一木@鵬@寫生集(愛攝影的黃海)@
古人曰:芙蓉有二妙。其一,美在照水。明代生活美學家文震亨著《長物志》云:「芙蓉宜植池岸,臨水為佳」。便有「照水芙蓉」之稱。王安石贊其如美人初醉,對鏡梳妝。其二,德在拒霜。蘇軾詩云:「千林掃做一番黃,只有芙蓉獨自芳。喚作拒霜未知稱,細思卻是最宜霜。」古人喜歡以物喻人,借著芙蓉凌霜而開,實際也是贊美正直不屈的風骨。只可惜,成都近年來興起不少別致的現代公園,日式風、法式風頻頻走紅網絡。倒是木芙蓉這種古早市花備受冷落,難以尋覓。木芙蓉花朵可食用,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等功效。清炒、燒湯、與梗米煮粥、或是掛面糊油炸均可。不過體質虛寒及孕婦不建議食用。大唐才女望江樓的薛濤姑娘用浣花溪的水、木芙蓉的皮、芙蓉花的汁制成絢麗又精致的信箋,引得文人騷客心向往之。
年輕的時候喜歡極簡,追求高級感。隨著年歲漸增,反而越發愛熱鬧。中年人的生活太苦,奔波于家庭職場之間,苦水都往肚子里咽。曾經看不上的土味花朵,它們還是那樣燦爛,自顧綻放,無懼風霜。只是看花人的心境早已大變,清歡也好,繁盛也罷,都是人生的狀態。圖:小紅書@水凈陳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