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話說“冬至餃子夏至面”。
你的涼面準備好了嗎?
涼面、涼皮、涼粉……夏天吃的各種涼涼的粉面制品,究竟有什么區別呢?誰更優秀呢?
涼皮最出名的有兩種。
一種是秈米做的米皮:把秈米浸泡、研磨、煮熟,最后蒸成薄薄的面皮,用刀切成細條,拌上油潑辣子、醋、花生米、黃瓜絲就成了一碗香噴噴的米皮。
一種是面皮:用水不斷的揉洗小麥粉和成的面團,洗出面漿和面筋,把面漿鋪在蒸屜上蒸熟,就成了面皮。
米皮比面皮顏色黃、厚度厚、吃起來更甜軟爽滑,面皮則比米皮口感更有韌性,有嚼勁兒。
不論是哪種做法,都是沖洗蒸煮,制作釀皮還會額外加堿,在這個過程中面里的B族維生素、蛋白質等營養會大部分損失,作為主食來看,涼皮碳水高、蛋白質低,營養價值連白米、白面都不如...
涼面
做涼面的面條,一般是小麥面條,有些地方會用加堿的面,面條顏色偏黃、口感更勁道。
還有用蕎麥粉做的蕎麥面,雖然口感不勁道,但營養不錯,富含維生素B和膳食纖維。
把煮熟的熱面條放涼,就成了涼面,相比涼皮、涼粉,涼面不用打漿、不用洗,營養物質保留的還是多一些的。
粉條/涼粉
至于米粉、河粉、涼粉、各種粉絲,也都差不多,甚至比涼皮還沒營養。
米粉是大米發酵后,打漿過濾,蒸出來的;
河粉是在把米磨成米漿,再加上薯粉和淀粉蒸成的;
粉絲是用綠豆或紅薯淀粉、蒸煮、冷卻再刨絲制成的;
涼粉是用淀粉兌5~6倍的水,邊加熱邊攪拌,等淀粉變透明后,冷卻凝固而成的。
基本上也都是損失了蛋白質、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的“純淀粉”了,換句話說,只剩“熱量”了。
如果追求營養的話,還是選擇蕎麥面、雜豆面更佳。
涼皮的數據沒有查到,不過涼皮和涼面一樣,都是以米面這類精制主食為原料制成的,所以升糖指數都不低。
相較而言,用綠豆、紅薯、馬鈴薯等為主料制成的粉絲,老化回生產生了抗性淀粉,餐后血糖反應較小,升糖指數更低,適合高血糖、糖尿病患者食用。
但要注意份量,量大了一樣對血糖不友好,而且營養價值低,不推薦常吃。
單看主料,涼面>涼粉、涼皮
涼粉要是做成下面這種,熱量就更低了。
▲這種涼粉含水量很高,所以熱量很低
當然,最終的熱量還得看你放了多少涼皮/面/粉,還有你都放了什么配料...
芝麻油:179kcal/20g
辣椒油:180kcal/20g
芝麻醬:126kcal/20g
哪個料的熱量都不算低哦~這樣看起來,就算主料選擇熱量最低的涼皮,加上雜七雜八的配料,一份也輕輕松松有五六百大卡了。
如果追求熱量低的話,可以考慮魔芋面,每100g通常只有十幾大卡的熱量,既能滿足你的飽腹感,又能最大程度上降低熱量。
喜歡吃涼面的小伙伴,看到這里一定有點難過~
我最喜歡吃的涼面,竟然是這么個“外冷內熱”的家伙,不僅營養低,而且熱量高。
別著急,咱們可以想辦法,讓它營養加倍啊!
市售的涼面,通常是滿滿一盤面,外加幾撮黃瓜絲、胡蘿卜絲、豆芽絲,蔬菜少的可憐,蛋白質幾乎沒有,當做一頓飯來吃,確實不太營養。
我們自己做的話,就可以在營養上搞點小動作了!
一頓飯,比較適合的比例是蔬菜:肉:主食=2:1:1。比如,一份涼面,面條一般150g,添上75g左右的肉和300g左右的蔬菜就很合適了。
三五片牛肉,或一小把雞絲,再加個雞蛋,簡簡單單就能滿足這一頓的蛋白質量。
至于蔬菜嘛,自然是多多益善。掌握不好量的話,只要記住,菜能覆蓋住面條就行。
另外,拍黃瓜、涼拌海帶絲、花生毛豆,這些涼菜都可以當做一碗涼面的配菜。
配料方面,咱們還可以淺來一勺芝麻醬,高鐵、高鈣、高蛋白還富含維生素,把面皮洗掉的營養狠狠地補回來。
別貪吃
對普通人來說,涼面雖然好吃,可不要天天點涼面外賣當正餐吃哦!
我們都知道,主食為我們一天提供一半以上的能量,因此主食的營養也非常值得關注,夏天長期點外賣涼皮當飯吃,容易營養不良。
對高血糖、糖尿病人來說,不管是涼皮,還是涼面,GI都有些高,要控制量,涼粉相對血糖反應小一些,可以適當吃一些。
注意安全衛生
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:一定要注意安全!
涼皮涼粉含水量多,天熱很容易滋生細菌,要是不小心被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污染,可能會產生致命毒素——米酵菌酸。
別涼皮一時爽,隔天火葬場…